吊黄龙和尚塔

示灭师何速,空遗塔此中。
僧闲四海锡,谁复九年风。
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
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吊黄龙和尚塔》是北宋诗人释克文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也表达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生命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对《吊黄龙和尚塔》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吊黄龙和尚塔》原文如下:“示灭师何速,空遗塔此中。僧闲四海锡,谁复九年风。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

  2. 作者简介:宋释克文,北宋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 诗歌赏析

  • 表达对逝者的怀念:通过对黄龙和尚塔的追悼,诗人展现了对逝去的师父的深切怀念之情。这种怀念不仅仅是对物质存在的记忆,更是对精神信仰的传承。
  • 体现佛教哲学思想:诗句中的“示灭师何速”反映了佛法中对于生命的无常和快速消逝的认识。而“空遗塔此中”则传达出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即使肉身消逝,精神的传承依旧不朽。
  • 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关系:诗中“鸟外千峰绕,人间一径通”展现了自然与人生之间的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人生道路的认知。
  • 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通过“寥寥朝与暮,唯有白云同”这样的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对时间的无力感和对孤独的深刻体验。

《吊黄龙和尚塔》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歌,更是一次对生命、死亡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及其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