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一切,实际理地。
一切即一,本来无物。
拈起也,吒吒沙沙。
收下也,绵绵密密。
三界长时独露,十方无处容身。
孤峰顶上倒行,十字街头横卧。
目视云霄则且置,鱼行酒肆作么生。
偈五十三首 其十七
介绍
《偈五十三首 其十七》是宋朝的释克勤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偈五十三首 其十七》以“一即一切,实际理地。一切即一,本来无物”开篇,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即一切事物都归结于一个统一的整体,没有独立存在的实体。这种思想打破了人们对于万物对立的观念,体现了佛教中“空”的理论。紧接着的诗句,如“收下也,绵绵密密”,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统一性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了诗人对世界深邃的理解。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来看,此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如“孤峰顶上倒行”、“十字街头横卧”等意象,不仅赋予了静态的自然景观以动态的生命力,而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这些象征性的描述,使得诗歌在表达抽象哲理的同时,还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从诗歌的文化背景来看,《偈五十三首 其十七》是宋代佛教文化与文学结合的产物。在宋代,佛教思想与儒学、道教等传统思想并存,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包容多元的思想体系。释克勤作为一位佛教僧侣,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佛学智慧,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通过对佛学哲理的艺术表达,释克勤的诗歌不仅传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从诗歌的历史传承来看,《偈五十三首 其十七》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受到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评价和研究,也被视为学习和理解宋词艺术的典范。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偈五十三首》,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学的风格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同时,这首诗也激发了无数人对于佛教哲学的兴趣,促进了宗教与文学的交流与融合。
《偈五十三首 其十七》不仅是一首表现禅宗哲学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它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艺术表现还是历史意义来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