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周承事相访 其二

渐觉清和四月天,一声清磬响山川。
心澄气爽无拘束,留得高人伴夜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兴周承事相访 其二》是北宋诗人释净端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作品:

  1. 作品原文
    渐觉清和四月天,一声清磬响山川。心澄气爽无拘束,留得高人伴夜禅。

  2. 作者介绍

  • 释净端(公元132年—公元1100年),俗姓邱,字表明,归安(今浙江吴兴)人。他肄业于吴山解空讲院,后顿契心法,从仁岳法师学习,并受《楞严》要旨。见弄狮子者,号称丛林号为端师子,自号为安闲和尚,在徽宗崇宁二年趺坐而化,享年七十二岁。著有《吴山集》,其中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一、清光绪《归安县志》卷四三、《吴兴诗存》卷一四。
  1. 诗词鉴赏
  •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周承事在春日夜晚的相遇场景。首句“渐觉清和四月天”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四月夜晚,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第二句“一声清磬响山川”则通过声音的描写,展现了夜晚山村的宁静之美。第三句“心澄气爽无拘束”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最后一句“留得高人伴夜禅”则是对两人深夜谈禅的情景的描绘,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心灵的契合。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之间的交往。当时文人墨客常常喜欢以山水田园为主题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释净端作为一位高僧,其诗歌也深受佛教哲学的影响,体现了禅宗的意境和禅宗的修行理念。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也是受到了当时文人与僧侣之间交流的影响,展现了诗人与周承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心灵的契合。

《长兴周承事相访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知,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夜景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