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竹歌

普庵和尚铁竹歌,十圣三贤不奈何。
九节玲珑通法界,不由笾笋自喽啰。
从百炼,已经磨,能障狂风止海波。
恶龙摄毒皆由我,猛虎归降岂是佗。
世出世间无可比,非凡非圣力摩诃。
莫耶剑,比天戈,生灭劳形费气多。
只这一条刚不坏,撑天拄地应三摩。
身莹净,意曼陀,非眼耳鼻六通和。
肉眼那能堪作见,二乘天眼尚誵讹。
德山老汉却老婆,横竖宗风般若多。
罕遇其人难措手,至今独卓立巍峨。
君不见,莫蹉跎,点石为金也是他。
即栗横肩千万个,解吞铁竹可相过。
未动口时百杂碎,岂同狐族唱巴歌。
顺天助道功非细,只欲令人脱死魔。
喃喃解语非关舌,入水何曾动碧波。
铁竹自歌如是唱,海潮音彻笑呵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铁竹歌》是中国宋朝时期释印肃创作的一首佛教诗歌。以下是关于《铁竹歌》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铁竹歌》的作者释印肃,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僧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在佛教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释印肃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来弘扬佛法、表达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其作品往往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艺术魅力。
  2. 诗歌原文:该诗的原文并未直接给出,但根据现有资料,《铁竹歌》的内容主要围绕普庵和尚的法力及其神通广大,描述了普庵和尚能够用铁竹制伏狂风、阻止海浪等神奇能力。这首诗通过对普庵和尚法力的描绘,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力量,以及对佛法高深莫测的赞叹。
  3. 作品赏析:从《铁竹歌》可以看出,释印肃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将佛教的教义与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诗中的“九节玲珑通法界”,“百炼已经磨”,都是对普庵和尚法力无边的形象描绘。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佛法的奥秘,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远意义。

《铁竹歌》作为一部佛教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佛教思想、感受文学美感的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