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应牛,经劫没人收。
若不遇人,虚度春秋。
如今横穿鼻孔,水草皆休。
有时放,有时收。
随分纳些些,自性优游。
独奈何,劳别讨,混迹应不迷流。
不许犯他苗稼,也不犁他田丘。
饱饮雪山肥腻,一顿更不他求。
眉毛眼睫,动转绸缪。
试问沩山水牯牛,有甚风流。
向左膊上书字,著甚来由。
任你千般引□,不肯回头。
不如卧云枕月,运气常周。
假使银蹄金角,气射斗牛。
居吾腹内,不得出头。
吞底乃刀山剑树,业到解散枯髅。
谁知体如巨海,妄起浮沤。
风击沤生,沤灭何愁。
湛然智海喻真牛,圆应头头岂用修。
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四》是宋代著名僧人释慧晖所作的一首佛教偈颂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宗教内涵与精湛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作者简介:释慧晖(197~183),俗姓张,会稽上虞人。自幼跟随澄照、道凝出家,二十岁时拜访真歇禅师,并开始研习佛教教义和诗词创作。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佛教的思想,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作品原文:花露残春一样芳,月馀潭底万年光。水脉冷寒凉焇焇,云形虚幕露堂堂。
这四句诗是这首诗的核心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永恒和宇宙法则的深刻领悟。主题思想:这首诗以“花”、“月”等自然景物为媒介,隐喻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对比。同时,通过对“水”和“云”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境界的宗教情怀。诗中的“万年光”与“露堂堂”等意象,更是强调了时间流转中的永恒与纯净。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此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善于捕捉瞬间的美态,又不失宏大的格局。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诗人将佛教哲学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使读者能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洗涤与升华。
《偈颂三十首 其二十四》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佛教文学及禅宗思想的宝贵资料。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内涵,影响了后世无数文学创作者和修行者的心灵世界。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哲学的思考层面,此诗都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和品味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