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四首 其十三

一轮秋月映悲风,数和松音标此意。
因缘究竟莫劳神,时节到来无不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四首·其十三”是南宋时期释宗杲所作的一首佛教文学作品。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生死、道德和修行的深刻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内容:“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这是对佛教中的最高境界——涅槃的描述,强调了超越生死轮回,达到永恒的平和与清净状态。
  2. 生活哲学:“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这里指出了人们往往对生死的错误理解和对其他宗教或学派的误解。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这些表面的认知,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
  3. 修行方法:“至日书云,云作何色?眼里无筋,青黄赤白。”这是对禅宗修行方法的一种描述,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不被表象所迷惑。
  4. 艺术风格:“古佛不曾过去,现在法如是。”这体现了禅宗的艺术风格,强调瞬间的感受和当下的体验,而非传统的传承和记录。
  5. 道德观念:“一声婆饼焦,啼在竹林里。”这句话描绘了一个道德高尚的人的形象,他的行为虽小,但反映了深厚的道德修养和对他人的关心。
  6. 社会批判:“人间正月十五日,西来祖意若为陈。”这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揭示了人们往往因为节日或其他外在因素而忘记了内心的平静和修行的重要性。
  7. 个人责任:“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逃避困难。
  8. 忠臣义士:“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於祸。”这句话反映了忠诚与牺牲的精神,即使面对困难和诱惑,也要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忠诚。
  9. 情感表达:“一刀截断生死路,摩醯正眼顶门开。”这是一种强烈的情感表达,通过比喻和象征,展现了对生命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在深入了解这首诗的同时,还应关注以下几点:

  1. 阅读时注意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押韵情况,这些都是诗歌魅力的重要元素。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思想,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3. 考虑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和意义。
  4.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的大意,这不仅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也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偈颂十四首·其十三”不仅是一首佛教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和艺术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以及诗人对于生命、道德和修行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