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三十六祖颂 其十三

迦毗摩罗师,外道成正真。
了斯第一义,非故亦非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赞三十六祖颂 其十三》是宋代文学家释印肃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赞颂了佛教三十六祖中的迦毗摩罗师,展现了其深厚的修行与智慧。

释印肃作为宋人,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文化氛围,以及佛教思想对于文人创作的影响。他通过对佛陀及其弟子的描述,不仅赞美了他们的修行成果,也传递了佛教中关于宇宙、生命、解脱等深层次的思考。

迦毗摩罗师被视为外道成正真的典范。释印肃在文中称其“了斯第一义”,这表明他深刻理解并认同佛陀所传达的核心教义。同时,他也指出这种理解并非新得或偶然所得,而是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和实践后获得的。这种对佛陀思想的深度解读,体现了释印肃对于佛法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作品中还涉及了佛教修行的哲学思考,如“孤峰绝顶浪滔天”和“大洋海裹金刚焰”。这些表述既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喻了修行者内心的坚韧和力量。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佛教修行中对于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以“曹溪一滴水,周匝无馀欠”为例,这句话简洁而富有哲理,不仅形象地描述了佛性的伟大,也体现了佛教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思想精髓。这种语言的艺术性和哲学深度,使其成为研究古代汉语文学的重要资源。

《赞三十六祖颂 其十三》不仅是释印肃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中国佛教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智慧,也能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心灵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