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三十六祖颂 其三十五

一口吸尽西江水,子细思量未足奇。
身含无尽之虚空,个事元来非拟议。
非心非佛又较些,即心即佛犹寐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赞三十六祖颂》是宋代释印肃所著,共分三十篇,每篇赞颂一位祖师,反映了其深厚的禅宗修为和对佛性的理解。《赞三十六祖颂 其三十五》为其中的第十三篇,主要赞颂的是迦那提婆。以下将详细探讨该作品的内容:

  1. 作品原文
  • 口吞西江水:首句“一口吸尽西江水”,意喻释印肃对禅宗深邃理解的深度,如同一口可以吸尽整个西江之水一般,形容其学识广博,理解深刻。
  • 思量未足奇:接下来的“子细思量未足奇”表达了释印肃在深入思考后仍感到不足和惊奇,说明他的禅宗理解并非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到心灵的深处。
  • 身含无尽虚空:“身含无尽之虚空”描绘了释印肃内心的广阔和深远,他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空间,能够容纳世间万象。
  1. 思想特点
  • 非心非佛:“非心非佛又较些,即心即佛犹寐语。”这句话揭示了释印肃的思想特点,他认为佛教既非纯粹的心性,也非完全的外在事物,而是心与佛、外在世界的一种微妙平衡。
  • 即心即佛:通过“即心即佛犹寐语”的表达,展现了释印肃对于内心与佛性的直接联系和体验,认为心灵本身就是佛法的体现。
  1. 文学价值
  • 象征意义:作品中通过“一口吸尽西江水”等描述,象征了释印肃的禅宗修行达到了一种极致的状态,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心灵深邃。
  • 哲学探索:通过对“非心非佛”的探索,展示了释印肃对禅宗哲学深层次的探索,体现了他对佛教核心思想的理解和诠释。
  1. 历史影响
  • 禅宗传承:释印肃的作品在禅宗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思想和见解影响了后来许多禅师,推动了禅宗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 学术研究:作为研究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赞三十六祖颂》及其相关作品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禅宗思想、修行方法的宝贵资料。
  1. 个人修养
  • 内在修炼:通过《赞三十六祖颂》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释印肃强调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觉悟,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的自我反省和修行,才能达到心灵的真正自由和解脱。
  • 生活实践:作品中的禅宗思想并不仅限于口头上的宣讲,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体验中,如文中提到的“即心即佛犹寐语”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禅修方法。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释印肃的文字表达简练而富有哲理,能够以较少的文字传达深刻的思想。
  • 意境深远:《赞三十六祖颂》中的作品常常带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
  1. 社会影响
  • 教化作用:通过文学作品来教化民众,传递佛教的教义和精神,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 文化交流:作为禅宗文化的代表作品,《赞三十六祖颂》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理解。
  1. 研究展望
  • 跨学科研究:未来可以结合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赞三十六祖颂》及其相关禅宗思想。
  • 现代转化:将传统禅宗思想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路径和可能,促进禅宗思想的现代转化和应用。

《赞三十六祖颂 其三十五》不仅是释印肃个人修行和智慧的体现,也是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该作品的深入分析和学习,人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禅宗文化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