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 其三 玄机

妙体本来无处所,超声越色非今古。
诠题不及议难思,莫怪道吾频作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十玄谈·玄机》是宋朝诗人释印肃的作品之一。在探讨文学作品时,不可避免地要提及其作者——释印肃,这位宋代的诗人以其深刻的诗作和对佛教哲理的独特解读而闻名。

释印肃,又名普庵,他的俗姓余,出生于江西宜春的一个家庭。六岁时,释印肃跟随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并在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后,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五年的佛学修行生活。《颂十玄谈》中的“迥出三乘不假修,别传一句普天收”,反映了释印肃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不仅精通经文,还深入探究了佛教哲学中的核心概念,如“空”、“无我”等,并将这些理念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从《颂十玄谈·玄机》的原文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宇宙万物的感悟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其中,“迢迢空劫勿能收,非相非名触处周。罔象无心珠自现,何劳汩没外驰求。”表达了释印肃对于宇宙无尽虚空和生命无常的认识,强调了超越现象追求本质的重要性。这种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表达,使得《颂十玄谈·玄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探索。

《颂十玄谈·玄机》是释印肃以诗歌形式对佛教哲学进行的一次深刻阐释。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释印肃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了解到宋代佛教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