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树终谈理未玄,口中吐露白如莲。
一花五叶亲分付,只恐众生眼著挛。
颂十玄谈 其六 演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十玄谈·演教》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作品。这首诗全文如下:
真净界中才一念,未离学地终须欠。今生努力绝名言,永劫不遭尘垢玷。 三乘次第演金言,义体周天应自连。黄叶止啼儿不叫,方知累劫困如眠。 初说有空人尽执,未明理事虚劳力。念来年久转迷情,心不负人徒面赤。
《颂十玄谈·演教》不仅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也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于佛教哲学的理解与诠释。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学与哲学上的价值和意义。
从文学角度来看,《颂十玄谈·演教》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特色。宋代诗风追求简洁明了,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而《颂十玄谈·演教》正体现了这种风格。全诗虽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教哲学的理解。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颂十玄谈·演教》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诗中的“真净界中才一念”表达了佛教中的“一念三千”观念,即人的一念之间可以产生无尽的世界。这反映了佛教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同时,诗中提到的“未离学地终须欠”,则是对佛教中的“无我”概念的一种表达,强调了个体在修行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和超越。
诗中的“三乘次第演金言”,指的是佛教中关于修行的不同阶段和途径。这反映了佛教对于修行方法和路径的多样性,以及对于个体修行过程的深刻认识。诗中的“心不负人徒面赤”则表达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强调了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颂十玄谈·演教》不仅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存在,更是宋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哲学思想深邃丰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哲学的内涵,也可以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