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 其三 回机

权挂垢衣云是佛,释迦也似偷空贼。
忽然捉败不相饶,丹霞火里纯金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十玄谈·回机”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作者简介:释印肃,字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时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
  2. 诗作原文:回回,目击心通处处开。机深体浅无人会,满天风道我如来。
  3. 诗作主题:“颂十玄谈·回机”中,“回机”一词在佛教中通常指转法轮的过程,即通过智慧的启迪,使众生理解并接受佛法。而“机深体浅”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佛学理解的深刻和浅显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中通过“目击心通处处开”表达了一种悟道的境界,即内心与外境相合,无障碍相通的景象。同时,“满天风道我如来”可能指的是诗人通过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达到了一种无上境界。
  4. 诗作特点:从艺术手法上看,释印肃擅长运用简洁有力的词汇,以及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深刻的佛学思想。这种写法在古代文学中颇为独特,能够使读者在短暂的文字中感受到无尽的思考空间。同时,诗歌中的意境深远,不仅局限于字面意义,还包含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5. 诗作影响:释印肃的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佛学的理解与追求,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在文学领域,这首诗作为释印肃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广泛收录于各种佛学文献之中,对后世的佛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颂十玄谈·回机”不仅是一首反映佛教哲学思想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佛学及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资料。通过了解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深度。对于爱好文学和佛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