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十玄谈 其一 转位

披毛戴角入廛来,水底桃花几度开。
世界未生唯此性,任他迁变岂轮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十玄谈·转位》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作品,全文如下:行于异路且轮回,百亿分身拨不开。地狱天堂非别有,相呼相唤隐天台。这首诗表达了对世界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生死轮回、因果循环的哲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
  • 时代背景:《颂十玄谈·转位》创作于宋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都有显著的发展。
  • 作者生平:释印肃,宋代著名的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但据资料显示,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实践,这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哲学和宗教探索的热情。
  1. 主题内容
  • 生死轮回:诗中“行于异路且轮回”一句,描绘了人生如同轮回的旅程,暗示着生命的无常性。
  • 因果观念:“地狱天堂非别有,相呼相唤隐天台”,通过对比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观念,即善恶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最终的归宿,强调因果报应的不可避免。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如“行于异路且轮回”、“地狱天堂非别有”,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使读者在阅读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 语言精炼:诗句用词简洁而富有力量,能够迅速捕捉读者的注意力,并留下深刻印象。

《颂十玄谈·转位》不仅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歌,也是理解宋代文人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氛围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