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自述 其五

近见一般人,堂堂似佛祖。
入室求知识,为明生死事。
问汝莫是贼,当时面如土。
语言勿生嗔,只个是生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寒山自述(其五)》是宋代僧人释咸静的作品,通过寒山子的口吻展现了对人生、生死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释咸静:释咸静为宋代僧人,以诗表达对世俗观念的质疑和内心真我的追求。
  • 创作动机:通过寒山子的视角揭示人生的真谛和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探讨。
  1. 诗歌内容
  • 描述世俗:“近见一般人,堂堂似佛祖。”这一句描绘了世人外表庄严,实则内心空洞,如同佛陀一般,表面庄严而内心空虚。
  • 探索知识:“入室求知识,为明生死事。”表达了人们追求知识的目的并非为了真正的理解和领悟生命的意义,而是为了解决生死的问题。
  • 质疑存在:“问汝莫是贼,当时面如土。”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能失去的真诚与本真,如同盗贼一般。
  • 倡导平静:“语言勿生嗔,只个是生死。”主张人们应保持内心的平和,不应因外界的言语而心生嗔怒,因为世间的一切不过都是生死的轮回。
  1. 艺术特点
  • 深刻的哲理性:《拟寒山自述(其五)》通过对世俗现象的批判和对内心真我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学的独到理解。
  • 独特的视角:以寒山子的口吻,使诗歌具有一种寓言般的深度,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反省人生。
  • 简练的语言:诗歌采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深刻,易于读者理解和共鸣。

《拟寒山自述(其五)》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人生和死亡思考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作品。它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视角和简练的语言,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后世读者反复品读与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