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六首 其八

石里藏金谁辨别,游人但见藓痕斑。
却被石人窥得破,铁船载入洞庭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六首·其八》是宋代僧人释道印的作品

释道印通过这首诗,将佛教中的“颂”与儒家的“偈”结合起来,创作了一组具有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在《颂古二十六首》中,释道印不仅展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还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宇宙以及自然现象的独到观察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释道印的思想境界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学术背景。

诗中“霹雳未收声,闪电不留影”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雷电现象的短暂性,同时反映了诗人对无常和瞬间存在的领悟。这种对自然界现象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使得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感悟。

“三更月到窗,半夜驴觑井”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哲学思考。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生命本质的独特见解,即一切皆为瞬息即逝,唯有内心的感悟才是永恒的。

诗中的“推倒扶起,觌面千里”、“万象森罗齐合掌,须弥岌崿舞三台”等句子,则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理解。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诗人不仅传达了自己对于宇宙和生命奥秘的探求,也让读者能够在其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共鸣。

诗的末尾“有时行到海南岸,密密还从旧路回”,这句话虽然看似平淡,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它象征着无论人们走到哪里,内心深处的那份纯真和善良始终不变。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品格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好期许。

《颂古二十六首·其八》不仅是释道印诗歌创作的佳作,更是他思想智慧的结晶。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释道印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还能从中感受到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之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