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三

万仞峰前握手时,清歌一曲少人知。
但见瞎驴惊宇宙,不知法眼付传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三》是宋代僧人释德光创作的一组偈颂,反映了宋代禅宗的哲理和修行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德光,宋代僧人,生活在宋代中晚期。
  • 他的这组偈颂,体现了宋代禅宗的深邃思想和修行理念。
  1. 内容解读
  • 出得山来早是迟:表达了修行者在世俗中的挣扎和觉悟。
  • 一亩之地三蛇九鼠:暗示了修行者在世间的艰难与险恶。
  • 尊者亲曾见佛来:描绘了佛的形象,强调了佛的慈悲与智慧。
  • 千古丛林起是非:反映了佛法在世间的传播与影响。
  1. 艺术特色
  • 这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禅宗的智慧。
  •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隐喻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
  1. 文学价值
  • 颂古二十六首:宋代诗歌的一种,通过咏叹古代的典故或事物,传达哲理和思想。《颂古二十一首 其十三》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偈颂:一种佛教诗歌形式,通常用于表达禅宗的思想和修行者的体会。
  1. 文化背景
  •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 禅宗作为当时重要的宗教派别,其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文人墨客的创作。

《颂古二十六首 其十三》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佛教文化背景的诗歌,也是宋代禅宗思想的艺术展现。它不仅反映了释德光个人的修行体验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和宗教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