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清源洞

此地今重到,藤萝长碧阴。
缅思仙去后,长有客来吟。
出鸟江涛白,连云岭树深。
杖藜宜少驻,灵迹尚堪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清源洞》是宋代诗人释圆悟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诗人重游清源洞时的所见所感。下面将详细解读该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释圆悟,号枯崖,福清(今属福建)人。能诗画,喜作竹石。理宗淳祐间住泉州光福寺,有作品传世。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此地今重到,藤萝长碧阴。
    缅思仙去后,长有客来吟。
    出鸟江涛白,连云岭树深。
    杖藜宜少驻,灵迹尚堪寻。
  • 译文
    今天再次来到这清源洞,四周缠绕着茂盛的藤萝。追忆仙人离去之后,依然常有游客来此处吟唱。江面上飞鸟划过,波涛翻滚如白色泡沫,远处的山岭树木葱郁。拄着拐杖应该稍作停留,那些灵迹还值得我们去探寻和怀念。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人从藤萝、仙踪、江涛、岭树等自然景象中,联想到仙人的离去,表达了对古人遗迹的怀念和敬仰。
  • 语言优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清源洞的自然美和文化内涵,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神秘的山水之间。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流露真挚而深刻,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 哲理思考: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诗人也隐含了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思。

《重游清源洞》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可以从中汲取关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