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七十六首 其四十八

寒时寒,热时热,无寒暑处天然别。
绵州附子汉州姜,打刀须是邠州铁。
洞山老子不瞒人,亲传当面藏身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七十六首其四十八》是宋代释士圭的作品,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变化的深刻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释士圭,字明夫,号东皋,四川人,宋徽宗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出家为僧。他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文学家和僧侣。他的诗歌多以佛教思想为主题,同时也涉及了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描述。

  2. 诗歌原文
    寒时寒,热时热,无寒暑处天然别。
    绵州附子汉州姜,打刀须是邠州铁。
    洞山老子不瞒人,亲传当面藏身诀。

  3. 诗句解析

  • 寒时寒,热时热,无寒暑处天然别:这句话揭示了自然界的恒定规律和不变性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事物的本质总是不变的。
  • 绵州附子汉州姜,打刀须是邠州铁:这两句诗描述了不同地理位置出产的不同食材和工具,强调了地域特色和物产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物资资源的依赖和重视。
  • 洞山老子不瞒人,亲传当面藏身诀:这两句诗描绘了道家修炼者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他们追求自然和谐,不张扬也不炫耀,而是通过亲身实践来领悟和掌握生活的智慧。
  1. 作品鉴赏:《颂古七十六首·其四十八》不仅体现了释士圭的文学造诣,还展示了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应用。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他创作出了具有哲理性且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

《颂古七十六首·其四十八》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哲学的诗歌,也是对人生智慧的一种启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时保持冷静和智慧,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事物,用心体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