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四首 其二十七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二由一有,一亦放下。
然后向者里拈起,谓之衲僧火柴头。
大海波心轻𢫫动,须弥顶上汗通流。
今朝以此开炉,无宾主话勘破赵州。
拟归暖处,箭过髑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三十四首 其二十七”由宋释如净所作,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禅宗思想的诗歌。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主题、艺术特点以及它在佛教文学中的地位:

  1. 主题解析
  • 哲学与人生:释如净在诗中探讨了人生的根本问题——无常性和虚幻性。通过比喻天地一指,万物一马等,他传达了一切存在都是暂时和相对的观点。
  • 修行与解脱:这首诗也反映了佛教中的修行观念,尤其是对禅修的理解和态度。释如净通过对衲僧火柴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内心清净的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如净使用生动的意象,如大海波心轻动,须弥顶上汗通流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意象不仅美丽,而且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 语言简练:他的诗句简洁而深刻,如“藏身须要无踪迹”,寥寥数语,却透露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修行的真谛。
  1. 禅宗影响
  • 禅宗思想的传播:释如净的这首诗是禅宗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现,通过诗歌传播禅宗的智慧,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佛教修行方式。
  • 文学与宗教的结合:在佛教文学中,诗歌不仅仅是表达宗教情感的工具,更是佛教教义传播的重要载体。如净的作品体现了这一点,他的诗歌既展现了佛教的哲学,也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偈颂三十四首 其二十七”不仅是一首反映禅宗思想和哲学观念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文化影响,继续在现代乃至未来的历史长河中发光发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