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妙相,着衣吃饭。
因我礼你,早眠晏起。
咦,谈玄说妙太无端,切忌拈花自热瞒。
偈颂十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首·其二”出自宋朝释德光的《偈颂十首》。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对佛学思想的探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哲理思考。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 作者介绍:
- 宋释德光(约894年—967年),俗姓俞,字长翁,浙江宁波人。他是一位禅宗高僧,对佛教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 诗句原文:
- 秋风生古韵,晓月上寒松。
- 量外千差泯,机前六用通。
- 应缘成底事,毕竟不留踪。
- 诗歌内容分析:
- 秋风生古韵: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古韵则代表了历史的深沉和文化的传承。诗人通过对秋风的描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 晓月上寒松:晓月指的是清晨的月亮,寒松则是在寒冷中依然挺拔的松树。这里通过对比清晨的月亮和寒冷中的松树,寓意了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保持坚韧不屈的品质。
- 量外千差泯:这里的“量外”可能指的是超越常规的思考或行为,千差泯则表示所有的差异和差别都消失了。这句话意味着在某种更高境界或理解面前,所有的矛盾和分歧都得到了解决,达到了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 机前六用通:机前六用通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即通过内心的观照来领悟佛法的真谛。这句话强调了修行者需要通过深入的内省和修炼,才能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 应缘成底事:应缘指的是顺应缘分,成底事则是指最终的结果或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是注定的,而我们应该顺其自然,接受并珍视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
- 毕竟不留踪:毕竟强调了最终的结论或结果,不留踪则表示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或影响。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
“偈颂十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和生命感悟的体现。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