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六首 其二

山披锦云而烂成春意,水含碧月而淡存秋容。
恁么也恁么,说似曾不中。
黄头并碧眼,消息子难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六首·其二》是一首宋代诗人释如净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释如净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佛教教义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和谐统一。在《偈颂十六首·其二》中,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描绘山色水光来比喻人的情感和心境的变化。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对生命真谛的领悟。
  2. 诗句原文:山披锦云而烂成春意,水含碧月而淡存秋容。恁么也恁么,说似曾不中。
  3. 诗句解读:《偈颂十六首·其二》中的“山披锦云而烂成春意,水含碧月而淡存秋容”这两句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感受。春天的山被渲染得如同披上了锦绣般的云霞,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秋天的水则显得宁静而深远,带着淡淡的哀愁与思索。这些自然景观仿佛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通过它们,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
  4. 主题思想:诗人在诗中探讨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应当如何从自然中汲取智慧,以达到心灵的平和与满足。
  5. 艺术特点:《偈颂十六首·其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其次,诗人在语言的选择上也极为讲究,既保持了古典诗词的典雅韵味,又不失简洁明快的风格,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易于理解和感受。最后,诗人在结构安排上也颇具匠心,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方式,使得整首诗既有深刻的内涵,又不失美感和节奏感。

《偈颂十六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关于人与自然、内心与宇宙的深度对话。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象征。读者在欣赏这首诗的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生活的启示和精神的慰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