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词五首 其三

青虚为钓复为钩,断索篮儿没底舟。
随放荡,任横流,玉浪堆中得自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渔父词五首 其三》是明初刘基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渔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地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由与超脱世俗的向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刘基(1311年5月26日—1375年7月1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者和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文武双全”的代表人物。
  1. 诗歌原文
    青虚为钓复为钩,断索篮儿没底舟。
    随放荡,任横流,玉浪堆中得自由。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诗中的“青虚为钓复为钩”形容了渔夫使用的钓具既有传统的钓竿也有现代的钓钩,反映了渔夫适应时代变化的钓鱼方式。而“断索篮儿没底舟”则形象地描述了渔具被破坏后的无力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 自由追求:诗的后两句“随放荡,任横流”传达了渔夫顺应自然,不拘泥于常规的生活态度。在“玉浪堆中得自由”中,渔夫在汹涌的波浪中找到了自己的自由,这也是一种隐喻,表达了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寻找自我价值和精神自由的愿望。
  1. 作品影响
  • 《渔父词五首 其三》不仅展示了刘基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哲学思考。诗中透露出的道家思想与儒家理念相融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价值的继承与发展。

刘基的《渔父词五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渔夫生活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赏析,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