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二首 其二

萧索茅庵草乱埋,柴扉日午尚慵开。
冥然独坐枯眼上,孰谓殊恩云外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二十二首 其二》是宋代释子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偈二十二首 其二》:“一自休戈见太平,跨龙仙去彩霞轻。感恩惟有西湖水,夜夜清波蘸月明。”
  • 译文:自从停止战争,和平到来,人们像仙人一样骑着龙飞向天空,留下轻盈的彩霞。感谢西湖的水恩惠,夜晚的月光映照在清澈的水面上,使得湖水更加明亮。
  • 注释:休戈、龙仙、感恩、西湖、夜夜、清波、蘸月明。
  •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西湖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和平与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赞美。其中“跨龙仙去”形容西湖的景色美丽如仙境。“感恩惟有西湖水”则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深深的感激之情。
  • 评析: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内涵,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时期,诗词创作达到了高峰。释子淳作为一位僧侣,其诗作多体现了佛教文化和禅宗思想。
  • 个人经历: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后叩大沩真如之室,最终彻证于芙蓉道楷禅师。他的一生经历了丰富的修行和感悟,这些经历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反映。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跨龙仙去”、“彩霞轻”、“感恩惟有西湖水”等意象,都富有诗意,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 语言风格:释子淳的诗歌语言优美,既有文人的细腻,又有僧侣的禅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 文化价值
  • 佛教文化的传播:释子淳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宋代佛教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影响。通过这些诗作,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宗教观念和文化风貌。
  • 文学研究的价值:对于研究宋代文学和禅宗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在佛教禅宗文学方面。

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对生活、对和谐之美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