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一○一首 其六十二

昆冈片玉火中润,碧落孤蟾水底圆。
一念翛然无异色,任从沧海变桑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一○一首 其六十二》是宋代释子淳的作品,体现了他深邃的文学造诣。此诗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哲理之思的融合,通过具体形象传达抽象的思想感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哲学理念。以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释子淳,号佛眼,是一位生活在宋代的佛教僧侣,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创作都值得深入研究。从现存的资料来看,释子淳不仅在宗教修行上有所成就,同时也涉猎文学,留下了诸多文学作品,如《古尊宿语录》中的《偈颂》和《颂古》。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佛教经典的独特解读,也反映了宋代禅宗思想的影响。

  2. 诗歌内容分析:《颂古一○一首 其六十二》的内容主要表达了释子淳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片玉火中润”暗示了物质与精神的交融,“碧落孤蟾水底圆”则描绘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和谐美的追求。此外,诗中多次提及“沧海变桑田”,这不仅指物理的变化,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释子淳的诗采用了简洁而有力的语言,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深远的意境。他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让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这首诗的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颂古一○一首 其六十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的记载。它不仅展示了释子淳作为一位佛教僧侣的艺术修养,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哲学思考。对于研究宋代文学、禅宗文化及其与佛教哲学的结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