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四首 其二

一念通真际,尘尘秘藏开。
当头谁是主,撒手自为媒。
大海收毛孔,神珠隐蚌胎。
此时知佛祖,犹向外边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寒山四首 其二》赏析

在宋代诗人释守卓的《拟寒山四首·其二》中,我们得以一窥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佛学的理解与实践。

诗中“一念通真际,尘尘秘藏开”,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理解,即通过内心的觉悟,可以破除外在的纷扰,达到真理的本源。而“当头谁是主,撒手自为媒”则描绘了释守卓本人的生活哲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诱惑,诗人选择以超脱的态度去应对,而不是被动地受制于外界的影响。

“大海收毛孔,神珠隐蚌胎”两句,形象地展现了佛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教义。这里,“大海收毛孔”比喻人的烦恼和束缚如同大海般浩瀚,唯有通过彻底的放下,才能回归清净。而“神珠隐蚌胎”则意味着真正的智慧和悟性,如同深海中的珍珠和蚌中的明珠一样,只有在经历磨难之后才得以显现。

“此时知佛祖,犹向外边来”这句话,揭示了佛学的核心——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释守卓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生活态度,那就是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只要内心保持平静与清明,就可以像佛祖一样,始终保持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间的理解和包容。

《拟寒山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通过解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诗的精神内涵,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工作乃至人生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