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礼祖塔二首 其二

古鉴光分前后身,拟于何处拂埃尘。
易观刹海毛端现,难把师心说向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山礼祖塔二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释守卓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释守卓,宋代僧人,其诗多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原文
    古鑑光分前后身,拟于何处拂埃尘。
    易观剎海毛端现,难把师心说向人。

  2. 诗歌注释

  • 古鑑光分前后身:这句诗描述了寺庙的古老和庄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光,通常指光明或光线,这里可能指的是寺庙内古老的建筑和装饰在灯光下显得更加庄重和神秘。
  • 拟于何处拂埃尘:这里的“埃尘”指的是世俗的尘埃,诗人可能在表达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或者是对于清净之地的向往。拂埃尘,即清除尘埃,象征清理内心的杂念,达到一种心灵的净化。
  • 易观剎海毛端现:剎海,是指寺院周围广阔的水域,诗人用“毛端现”形容水波轻轻荡漾的景象。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美。
  • 难把师心说向人:这里的“师心”可能指的是佛家的心性或修行之心,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自己对于如何将内心修为传授给他人的困惑。
  1. 诗歌鉴赏
  • 意象丰富:这首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景物与佛学意象,如“剎海”、“毛端现”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对佛教教义的理解。
  • 情感深沉: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孤独和沉思。
  1. 文化背景
  • 此诗创作于宋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特色和社会环境。

《东山礼祖塔二首·其二》不仅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受到后世的赞誉,也成为了研究宋代佛教文化和文人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