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牛颂示众

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
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
鞭绳既无用,人牛复何有。
此时唯己知,始觉从前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牧牛颂示众》不是一首完整的文学作品,而是宋代僧人释守卓所创作的一首诗,用以阐述修行与生活的哲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意义: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释守卓是宋代的僧人,以其深刻的修行理念和文学才华著称。他的诗歌多以佛教教义为题材,旨在引导世人走向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 作品特点:释守卓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厚的哲理,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对人生、修行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1. 诗句解析
  • 生活哲理:“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这两句诗形象地描述了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和指导的重要性。如同牧牛人必须时刻牵着牛鼻,生活中的每一步都需谨慎把握,以免偏离正道。
  • 自然与修行:“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理解:虽然自然界无需人为操控,但人的本性需要在长期的修行中逐渐培养和驯化。
  1. 文学价值
  • 哲学内涵:《牧牛颂示众》不仅反映了释守卓的个人修行体验,还体现了他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深入思考。这种哲学性的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研究佛教思想和东方哲学的重要文献。
  • 艺术特色:释守卓运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牧牛颂示众》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方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获得关于如何过一种有意义生活的智慧,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教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