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颂五首 其一

有宾有主,父子规程。
子无线索,妙辨纵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问颂五首其四》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是韩愈应好友李汉的请求,写给他儿子韩昶的一封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多个方面,表达了韩愈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

答问颂五首 其一

韩愈

吾子之学,多闻于师,
或时有疑,无所考求,
吾为汝出,使汝知之。

昔者圣人立教,开其化基,
垂拱无为,不施一器,
百王之道,可蹈而知也。

今夫学者之惑,孰有先乎?
曰:“古之人何心哉?”
曰:“今之人何心哉?”
曰:“彼何人哉?”
曰:“吾何人也?”
是故博学以为资,
审问以察己,
明辨以继善,
敦良以为固,
是称大君子,君子之道也。

吾尝从事于斯矣,吾子其亦尝观焉,
孔子之圣,犹有所未及;
仲尼之时,尚有所阙;
而况后世乎?
吾又闻诸夫子之语者,
则圣人之学,虽欲无得,不可得也。

今夫世之学者,
皆说于文而不知质。
说之于文,如饮茶而已矣,
不知质之无用也。
夫茶者,出于南方山泽之阴,
恶草之茗也,苦若胆汁。
而人嗜之,啜之不已,
为之饮一壶,犹未足也。

夫文者,艺也。
苟其道之所存,虽古之圣哲,其文未必传焉。
然而文不可以学而能,
要非天分,其孰能与于此!

吾尝览史籍,
见前代帝王之得失。
或时好文喜武,或时好文喜文,
或时好武喜文,或时好武喜武,
或时好文喜文,或时好文喜武。

夫文与武,异科也。
文武兼备,乃可谓仁智。
然武未尝不利,
文未尝无害。
然武以利身,文以饰躬,
利身害躬,亦武之事也,非文之事也。

吾又尝观诸人事之成败,
贤愚相悬如天地之差也,
岂独在文章哉?
然文章亦可见也。
或时贤者,困穷忧患,
不能自拔,
其文辞亦困穷忧患,
然贤者之心安焉,乐焉。

或时不肖,富盛骄溢,
志意骄慢,其文辞亦骄溢,
然不肖者之心危焉,惧焉。

呜呼!
人之才性各异,各具长短,
犹木之枝叶,相与依倚,
虽有曲直短长,相须而成林也。

今夫学者之惑,孰有先乎?
曰:“古人之心安乎?”
曰:“今人之心安乎?”
曰:“我心安乎?”
曰:“吾道可得乎?”
是故博学以为资,
审问以察己,
明辨以继善,
敦良以为固,
是称大君子,君子之道也。

吾又尝从事于斯矣,吾子其亦尝观焉,
孔子之心安乎?
仲尼之心安乎?
颜渊之徒心安乎?
仲由、曾参之徒心安乎?
孟子、庄子之心安乎?
老聃、列御寇之心安乎?
庄周、惠施之心安乎?
杨朱、墨翟之心安乎?
申不害、韩非之心安乎?
慎到、田骈、接淅、墨子之心安乎?
管夷吾、晏婴、淳于髡、田穰苴、孙武、吴起之心安乎?
孟轲、荀卿、杨雄、司马相如、张衡、班固之心安乎?
扬雄、司马迁之心安乎?
刘子政、傅毅之心安乎?
班固、贾谊、晁错、张汤、韩安国之心安乎?
董仲舒、杜抚、公孙弘、刘向上、魏伯阳、徐乐、戴凭之心安乎?
扬雄、司马相如之心安乎?
太史公、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严君平之心安乎?
邹阳、枚乘、司马相如之徒心安乎?
贾谊、屈原、宋玉、东方朔、枚乘之徒心安乎?
颜回、闵子骞、曾参、澹台灭明、孟轲、漆雕开、仲翁子之心安乎?
颜渊、闵子骞、曾参、澹台灭明、孟轲、漆雕开、仲翁子之徒心安乎?
孔子、仲尼之心安乎?
仲尼之心安乎?
颜渊、闵子骞、曾参、澹台灭明、孟轲、漆雕开、仲翁子之徒心安乎?
孔子之心安乎?
孔子之心安乎?
颜渊之徒心安乎?
孔子之心安乎?
颜渊之心安乎?
孔子之心安乎?
颜渊之心安乎?
孔子之心安乎?
颜渊之心安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