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阵开旗便要赢,谁知御驾不亲征。
把定锵旗收阵脚,直向熊峰不出兵。
颂古四十首 其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四十首·其七》是宋代僧人释慧性创作的偈颂。
《颂古四十首·其七》的作者释慧性,号无明,俗姓李,生于达州巴渠,是宋朝的禅师和诗人。他自幼便展现出对佛学的兴趣,并在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出家,后在松源崇岳寺修行。
在这首诗中,“南枝向暖北枝寒”表达了春风中的两种不同感受。诗人通过这一自然现象比喻世间冷暖各异的人们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与态度。“寄语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干”则劝告人们不要在高楼吹奏笛声,而是应该选择在楼下凭栏远望,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诗中的“外道怀藏宝镜时,世尊良久为高提”描绘了修行者在外道眼中藏有宝镜,而真正的智者如世尊则能够识别并指出他们的伪装。“浑如良马窥鞭影,不觉全身陷铁围”用良马和猎人的故事,暗示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他人利用或陷入困境之中。
“白云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反映了一种人生哲理,即人们往往追求外在的风景,但真正的归宿仍在更深层的山水之间,而非眼前的浮华。“放两抛三,瞒神謼鬼”则提醒人们警惕表面的花言巧语和虚幻的事物,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颂古四十首·其七》不仅在文学上展现了释慧性的深邃思想,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修行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哲理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