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首 其九》是宋代诗人释守珣的作品。释守珣,生平不详,据记载为宋人,以咏古诗著称。在《颂古四十首》中,其作品展现了作者对古人事迹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其中《颂古四十首 其九》作为其中的第九首,同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 诗歌原文
- 老大不堪用,约去了还来。伸脚缩脚里,贪程启快哉。有娘生面无爷姓,趁得昙华五叶开。
- 诗歌注释
- “老大不堪用”:形容人生已步入晚年,难以再有所作为。
- “约去了还来”:指人生中某些东西或经历,虽然已经失去,但它们的影子仍然会回来。
- “伸脚缩脚里”: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与艰难。
- “贪程启快哉”:追求功名利禄,急于求成。
- “有娘生面无爷姓”:表面上似乎继承了家族的血脉,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家族责任感。
- “趁得昙华五叶开”:形容在美好的时刻,抓住机会,把握时机。
-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颂古四十首 其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无常性。诗中的“老大不堪用”反映了人生的衰老与无力感;而“伸脚缩脚里”则揭示了人生路途的艰难与曲折。这些深刻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 哲理性强:释守珣在《颂古四拾首》中运用了诸多象征和隐喻,如“泥水未分红菡萏,雨馀先透碧波香”,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隐含了人生百态和世事变迁的主题。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及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
- 语言优美:释守珣的诗句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他善于运用平仄、对仗等诗歌修辞手法,使诗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同时,他也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 创作背景
- 《颂古四十首》是释守珣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沉感悟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在宋朝时期,佛教盛行,文人墨客往往喜欢借古讽今,通过咏史来表达自己对时事的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释守珣的这首诗可能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人性复杂的思考。
《颂古四十首 其九》不仅是一首描写人生百态的诗歌,更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文学作品的鉴赏对象,也是人们了解宋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