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五首 其五

前箭射人可,后箭射人深。
钟先生没后,此道少知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五首 其五》是释法薰创作的一首偈颂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理的理解和生活态度。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释法薰:释法薰号石田,是宋代著名的佛教僧侣,俗姓彭,眉山(今属四川)人。他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死心悟新禅师法嗣,有《超宗慧方禅师语录》一卷,被收录在《续藏经》。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宋代禅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 创作时期:该诗创作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在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文人士大夫多有涉足佛学研究,通过诗歌表达对禅宗的理解。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透骨霜风入户庭,日南长至又逢迎。衲僧不解论时节,只么堆堆过此生。
  • 白话释义:穿透肌肤的寒霜风直吹进我的房间庭院,太阳到达正南方再次出现并迎接。出家人不懂谈论节气,只是这样一天天度过这一生。
  • 诗句赏析:这句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季节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现象时的淡然与超脱。通过“透骨”和“堆堆”这些词汇,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淡泊。
  • 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感悟,传达出一种禅宗的超然物外和随缘自适的思想。
  1. 文学价值和影响
  • 思想内容:这首偈颂诗体现了禅宗的核心教义之一——看破红尘的洒脱与自在,以及通过日常生活体验领悟佛法的智慧。
  • 艺术成就:该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述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都展现了宋代文学作品的特色。

《偈颂十五首 其五》不仅展现了释法薰深邃的禅宗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种静观自然、体悟生命哲学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