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九首 其十七

镬汤无冷地,黄河辊底流。
金刚难插觜,脑后挂灯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二十九首 其十七》是宋代释崇岳所创作的一首偈颂诗。此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和修行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其深厚的佛学修为。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崇岳:宋代高僧,以其深邃的佛学造诣和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的文学作品多以禅宗哲理为底蕴,语言简练而含义深远,常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 诗词原文
  • 赵州吃茶去,毒蛇横古路。踏著乃知非,佛也不堪做。: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纷扰和虚幻的认知。通过描述赵州从寺庙中出来喝茶的场景,暗示了佛性与世俗生活的矛盾。“踏着乃知非,佛也不堪做”则深刻地揭示了佛教徒面对尘世诱惑时的挣扎和反思。
  • 投子下绳床,终非孟八郎。不摇三寸舌,未免鬼分赃。眼底欲条直,:这首诗通过比喻手法描绘了修行者的形象。其中“投子下绳床”意味着放下杂念,专心修行;“终非孟八郎”则表明即使修行至高境界,仍难以摆脱世俗的诱惑。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宗教智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
  • 哲学思考: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禅宗思想,如“踏着乃知非,佛也不堪做”展现了禅宗对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思考。
  • 艺术风格:释崇岳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作品既有诗意又充满哲理。

《颂古二十九首 其十七》作为释崇岳的作品,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欣赏到其艺术成就,更能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于生命、修行和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