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史魏公荷花

潇然独出泥滓外,不待好风相濯磨。
红如咸池浴朝日,莹若璧月沉秋波。
强将国色斗清绝,辄莫天人谁敢过。
香阁容我小舟入,不怕鸳鸯惊棹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史魏公荷花》是宋代诗人释宝昙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从创作背景、诗词原文及其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创作背景
  • 与史浩的交往:释宝昙与史浩有过密切的交往,史浩是南宋时期的名臣,曾担任过宰相,对释宝昙的创作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
  • 创作动机:在复至四明期间,释宝昙被史浩所敬仰,并受到史浩的支持,因此他以史浩为对象创作了这首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 个人志向:释宝昙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赞誉。
  1. 诗词原文
  • 开头部分:“潇然独出泥滓外,不待好风相濯磨。”这句话描绘了荷花在泥泞中的傲然姿态,仿佛是从泥泞之外独立出来的,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帮助就能绽放。
  • 中间部分:“红如咸池浴朝日,莹若璧月沉秋波。”这句话将荷花比作沐浴在朝阳中的咸池之水,其红色鲜艳如新浴过的朝日;又如沉入秋波之中的明月,其白色纯净如璧月。
  • 结尾部分:“强将国色斗清绝,辄莫天人谁敢过。”这句话表明了释宝昙对于荷花国色天香的赞美,认为其足以与天上的神仙相比,无人能及。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比喻手法,将荷花拟人化,赋予了其生动的形象和动态的美感。
  • 意境深远:通过对荷花的赞美,展现了作者追求高洁品质的人生理念和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 语言优美:诗词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节奏感,既表现了荷花的美丽,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和史魏公荷花》是释宝昙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思想内涵:诗词蕴含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 传播影响:作为宋代诗词的代表作品之一,《和史魏公荷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研究宋诗的重要资料。

《和史魏公荷花》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释宝昙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