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明州高守喜雨

静倚炉薰听雨声,使君念虑在苍生。
十分唤起群龙睡,千里如同一手耕。
新绿沟塍鸣布谷,乱红庭院著流莺。
禁林莫讶归来晚,待我丰年酒一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明州高守喜雨》是释宝昙的诗作,描述了宋代高守喜在明州时聆听自然之声的感受。诗中通过对雨声、植物生长和动物鸣叫的细节描绘,展现了他对苍生的深切关怀及对丰收的美好期盼。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 作者:释宝昙,宋代诗人。据《宋史》记载,释宝昙为北宋僧人,曾参与编修《崇宁总录》。他的诗作多以佛教教义和佛理为题材,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创作背景:关于《上明州高守喜雨》的具体创作时间,目前尚无确切史料记载。这首诗可能是在宋神宗时期,即公元1068年至1085年期间创作的。
  1. 诗句内容解读
  • 静倚炉董听雨声: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诗人静静地坐在炉边倾听雨滴落在瓦片或窗户上的声音。这样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沉思。
  • 使君念虑在苍生:诗人通过“使君”这一称呼,表达了对那位高守喜的尊敬。他不仅仅关心个人的生活,更把忧虑和希望寄托于广大百姓的生活福祉上。这里的“念虑”,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民生的深切关注和责任担当。
  • 十分唤起群龙睡:此句通过“群龙”比喻众多的官员或下属,暗示了高守喜在听到雨声时,唤醒了他们心中的沉睡,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为国为民服务。这里的“唤起”不仅指唤醒,还隐含着激励和鼓舞的含义。
  • 千里如同一手耕:诗人通过将千里土地比作一个人的手耕作,形象地表达了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民生安定的深厚情感。
  • 新绿沟塍鸣布谷:“新绿”指春天的生机勃勃,“布谷”则是一种鸟类的叫声。诗人通过描述这种声音,传达了一种对大自然复苏和生命力勃发的喜悦感。
  • 乱红庭院著流莺:这里的“乱红”指的是落花,而“流莺”则是黄莺。诗人用这些生动的景象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喻了国家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景象。

《上明州高守喜雨》不仅是一篇充满文学韵味的作品,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期盼。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与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