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功父寄陆务观郎中

新诗老去合名家,犹喜春风在鬓华。
恨彻斯文无雪处,竟将好语向谁夸。
自知人物随时尽,独倚栏干到日斜。
问讯故人今健否,东篱明日又黄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功父寄陆务观郎中》是释宝昙于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释宝昙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人。他早年学习经典的章句,后弃家从师于名师,并随多位高僧学习。释宝昙在诗歌创作方面受到苏轼、黄庭坚的影响,有《橘洲文集》十卷。他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使他成为宋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诗人。

  2. 创作背景:关于《和张功父寄陆务观郎中》的创作背景,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但可以推测这是在诗人出蜀之后,返回故土四川期间所作。这一时期,诗人的生活可能相对稳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

  3. 作品原文:《和张功父寄陆务观郎中》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完整的原文如下:
    “新诗老去合名家,犹喜春风在鬓华。恨彻斯文无雪处,竟将好语向谁夸?自知人物随时尽,独倚栏干到日斜。问讯故人今健否,东篱明日又黄花。”
    这首律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情的情感抒发,传达了一种对于时光流逝、友人问候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每一句都饱含深意,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4. 作品鉴赏:此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文化内涵,被广泛认为是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诗中运用了许多传统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整首诗的结构严谨而富有美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5. 文化传承:《和张功父寄陆务观郎中》不仅是释宝昙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对于了解宋代文学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释宝昙的《和张功父寄陆务观郎中》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更是宋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