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川道中四绝 其三

夜宿樟林海边寺,海风吹梦五更寒。
此身不似天涯近,枉作并州老泪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 川道中四绝(其三)》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海边寺庙的夜晚体验,通过海风、梦境与孤独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从文学形式上讲,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诗人在夜晚海边寺庙住宿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前两句“千峰万峰云意动,十里五里溪声喧”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人在昏沉黑甜里,屋山乌鹊两无言”转入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孤寂。这种对比和转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读者对诗人心境的理解。

从文化和思想背景来看,这首诗体现了释宝昙的禅宗思想。释宝昙,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他幼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放弃了家庭而追随佛法,出家为僧。他的许多诗作都流露出浓厚的禅宗色彩,强调个体修行和内心感悟的重要性。这种思想在他的《奉川道中四绝(其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诗中的“海风吹起梦中凄凉”,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诗人对人生境遇的一种反思与体悟。

从艺术技巧上来讲,释宝昙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海风吹起梦中凄凉”这一描写,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感受,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现象来强化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变化。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和暗喻,使得诗歌的含义更加丰富多层。

《奉 川道中四绝(其三)》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诗歌,也是一部反映佛教禅宗思想和宋代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探讨禅宗文化以及宋代的社会状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