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道中闻莺

人间七月火云升,碧树黄鹂亦可人。
哑咤一声行道外,不知身在故园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水道中闻莺》是宋代诗人韦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生平
  • 韦骧,字子骏,宋代杭州钱塘人,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任福建转运判官、尚书主客郎中等职。徽宗建中靖国初,除知明州,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杭州洞霄宫。他的工诗文,有《钱塘集》传世。
  • 释宝昙,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出世后住四明仗锡山。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著有《橘洲文集》十卷。
  1. 诗歌原文
  • 栖止垂杨最上枝,绿丝深罩郁金衣。也知行客留心听,弄尽新声始肯飞。
  1. 作品鉴赏
  •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里上水道中的情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韦骧通过对垂杨柳和黄鹂的细致描写,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意境。
  • 诗中的“绿丝深罩郁金衣”形象地描绘了树叶的色彩和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也知行客留心听,弄尽新声始肯飞”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1. 文学地位
  • 作为宋代的文学作品之一,《上水道中闻莺》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它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艺术特色
  • 韦骧和释宝昙的诗歌均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们的作品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

《上水道中闻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