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明道者砌墙

吾墙高不满七尺,墙身虽小墙心直。
亦如居士护法城,敢有逾垣德之贼。
古人制度今人为,朱檐碧瓦还差差。
黄金为墙白银壁,个中住处少人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与明道者砌墙》的作者是宋朝诗人释宝昙。《与明道者砌墙》不仅是一首诗,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介绍:

  1. 诗作内容
  • 墙之象征意义:在古代中国,墙不仅是物理结构,还象征着防护和界限。诗中“吾墙高不满七尺,墙身虽小墙心直”表达了即使建筑不高大,其内在精神却是直率而坚定的。
  • 社会批评:“亦如居士护法城,敢有逾垣德之贼”揭示了作者对于逾越道德和法律界限行为的批判。在这里,作者以“居士护法城”作为比喻,强调了法律和道德的重要性。
  • 时代变迁:“古人制度今人为,朱檐碧瓦还差差”反映了作者对过去制度的反思,指出尽管形式各异,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在的质量和道德标准,而不是表面的装饰。
  • 物质与精神的对比:“黄金为墙白银壁,个中住处少人知”表现了物质世界的繁华与精神世界的贫瘠之间的对比,强调了内心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1. 历史背景
  • 宋朝的文化氛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诗词成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观点的重要方式。释宝昙作为宋代诗人,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
  • 佛教与文学的结合:释宝昙生活在一个佛教盛行的时代,佛教思想在他的诗词中也有所体现。通过诗词,他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感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观念和哲学思考。
  1. 艺术特色
  • 简洁的语言: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 象征手法:诗中运用了多种象征手法,如墙、护法城、朱檐碧瓦等,这些象征不仅增加了诗的表现力,也让读者在解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通过了解《与明道者砌墙》的作者释宝昙和他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这不仅有助于欣赏宋代诗词的美,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指导现实生活中的言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