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诗 其三十二

万事从来祇自招,安危由己路非遥。
笙歌韵里花先落,松桧枝闲云未消。
数下磬声孤月夜,一炉香翥白云朝。
谁人会我高楼意,门掩空庭思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居诗 其三十二》是宋代释延寿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释延寿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释延寿,字仲玄,号抱一子,浙江杭州人。他于年二十八时弃吏出家,初礼龙册寺翠岩参禅师,后至天台山德韶国师处求法,并在明州雪窦山和永明寺居住。他的诗歌作品颇丰,流传海外,被高丽国王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开宝八年,释延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赐号智觉禅师。徽宗崇宁间追谥为宗照。

《山居诗 其三十二》首句“万事从来祇自招”表达了一种因果观念,指出世间万物的结果皆源于个人的选择和行为。这句诗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一切境遇都是由自己造成的,无论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这种思想对理解人生、把握命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首诗还通过描绘山林中的自然环境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例如,“数下磬声孤月夜”表现了深夜中寺庙的静谧和僧人修行的氛围。“松桧枝閒云未消”则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和谐与美丽。这些描写不仅美化了诗境,也反映了释延寿对于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在《山居诗 其三十二》中,释延寿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切体会,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他主张“知足能令万事休”,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安宁与满足。这种生活哲学不仅是对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山居诗 其三十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山水情怀的经典诗作,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和心灵启示的载体。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感悟,引导人们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和自我实现的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