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十三

外息诸缘,心行无路。
入得无门之门,犹较昔日三步。
灵踪不在猿啼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百十三》是宋代佛教禅宗诗人释慧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领悟,以及对人生苦难和无常的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内容解读
  • 首先,此诗展现了释慧空对于佛法的深入理解与感悟。在诗中,“无生”一词体现了释氏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即一切现象皆是空无自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这种观念强调了生命的本质是变化和流动的,而非固定和永恒的。
  • 其次,诗中的“如梦”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虚幻和短暂性。通过比喻梦境般的景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暗示人们应当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落和变迁。
  • 再者,“何须更问西东地”一句,则反映了释慧空对世间纷扰的超脱态度。他并不执着于任何特定的方向或地点,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哲学。
  1. 艺术特色
  • 此诗在表现手法上颇具匠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丰富的内涵。每一联都紧扣主题,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和谐而统一的感觉。
  • 此外,诗中的意象选择也极具象征意义。例如,“如梦”一词不仅指代了梦境般的虚幻场景,还暗示了人生的种种经历如同梦幻一般短暂而易逝。这样的意象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同时也增添了一层神秘和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释慧空高深的佛学修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1. 文化影响
  • 在古代中国,佛教禅宗思想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并融合禅宗的思想,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百十三》作为其中的一部经典作品,它的出现无疑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创作。许多学者和读者都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推动了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传播和发展。

《偈颂一百五十首·其一百十三》不仅是释慧空个人修行与感悟的体现,也是佛教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学领域的一个缩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华文化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佛教思想和现代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