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二月十有五,灵山有语今分付。
心洞十方,通今贯古。
途路未归人,朝朝复暮暮。
不醉桃花村,定入杏花坞。
何如相唤复相呼,飞来峰下吃茶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闰二月十有五,灵山有语今分付。
心洞十方,通今贯古。
途路未归人,朝朝复暮暮。
不醉桃花村,定入杏花坞。
何如相唤复相呼,飞来峰下吃茶去。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三十一》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苏辙的作品,属于佛教文学的一种。该作品以韵文的形式记录了苏辙在某一特定时间、地点所感受到的佛理和修行体验。
在这部作品当中,苏辙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领悟和对修行生活的感悟。例如,他写道:“心如止水方为道,身似浮云始是家。”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平静如止水,才能达到真正的修行境界;而只有像浮云一样随遇而安,才能真正体会到家的温馨和安定。
苏辙还通过对佛教经典和修行方法的引用和解释,展现了他的佛学修养和智慧。比如,他在诗中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四句诗表达了他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本质并非外在的形态,而是内心的境界和觉悟。
《偈颂一百五十首 其一百三十一》是苏辙对于佛教思想的一次深刻诠释,也是他个人修行经历和智慧的体现。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领略到苏辙对于佛教教义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