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三首 其十三

法出奸生,垛生招箭。
三脚驴子,是谁亲见。
若亲见,释迦老子那吒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古十三首 其十三》是宋代僧人释德光所作的一组偈颂,由宋释嗣宗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释德光,南宋僧人,他的作品多表现了对禅宗教义的理解与实践。释嗣宗作为其弟子,继承了其对佛学的深刻见解,并将这些理解通过偈颂的形式传达给读者。
  • 创作时间:该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时期,具体年代不详。这一时期的佛教文化正处于繁荣发展期,禅师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来宣扬佛理,启迪众生。
  1. 诗歌原文
  • 出得山来早是迟,却于世上讨便宜。直饶一念超三界,好与拳头劈面椎。
  • 一亩之地,三蛇九鼠。子细看来,是何面胘。尊者亲曾见佛来,双眉策起笑颜开。古今不隔丝毫许,天上人间孰可陪。
  • 飏下采樵斧,直入碓坊舂。一脚踏到底,黄梅信息通。非风幡话露全机,千古丛林起是非。
  1. 诗歌解析
  • 禅意深远:此诗以自然物象比喻人生哲理,如“一亩之地,三蛇九鼠”暗示世间纷扰如同陷阱,需要警惕。同时,“尊者亲曾见佛来,双眉策起笑颜开”则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烦恼、悟透生死真相的境界。
  • 警世箴言: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小景小物,诗人警示世人要明辨是非,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平和。
  • 禅宗修行:诗中多次提到“拳”、“椎”,暗示修行人应以刚毅果敢之心面对生活挑战,同时也需以慈悲心对待他人,体现出禅宗修行中的刚柔并济。
  1. 诗歌鉴赏
  • 语言特色:释嗣宗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禅宗的深邃哲学融入诗中,使得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深远。
  • 情感表达:诗人不仅传达了禅宗的智慧,还透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感慨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
  • 艺术价值:这首诗不仅是禅宗修行者的心路历程的反映,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后世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一首偈颂,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禅宗思想。
  • 宗教影响:释嗣宗通过这首诗向世人展示了禅宗的真谛,启发了无数修行者和信徒,对后来的佛教传播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颂古十三首 其十三》不仅是宋代僧人释德光的代表作,更是禅宗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入感受到禅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