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葛待制 其一

与君同鞭洞庭山,此个因缘非等闲。
好记灯前一句子,莫教流落向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葛待制·其一》是北宋诗人释怀深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反映了其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情感。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释怀深(177~1132),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他年仅十四便剃度出家,在徽宗崇宁初年到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后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后,他在建康府蒋山寺居住,至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高宗绍兴二年病逝,终年五十六岁。作为青原下十三世及长芦崇信禅师法嗣,释怀深的一生颇为传奇,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作品原文
  • 与君同鞭洞庭山,此箇因缘非等闲。
  • 好记灯前一句子,莫教流落向人间。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答葛待制·其一》以七言绝句形式呈现,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诗中的意象“洞庭山”和“灯前一句子”都富有象征意义,前者可能象征着诗人的生活背景或精神寄托,后者则可能暗示了某种生活哲学或人生智慧。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通过对比“非等闲”的人生经历和“莫教流落向人间”的忠告,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
  1. 创作背景
  • 《答葛待制·其一》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为北宋时期。释怀深作为当时的一位高僧和文人,其作品多有反映时代风貌和个人感悟的特点。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特定情境下所写,用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答葛待制·其一》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宋代文人思想和禅宗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