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口要如瓶,语言当自保。
多知多是非,少出少烦恼。
东平乐为善,司马只称好。
相逢但寒温,万事皆默了。
拟寒山寺 其六十二
介绍
《拟寒山寺 其六十二》:守口如瓶,静心以明志
“守口要如瓶,语言当自保。多知多是非,少出少烦恼。”这句诗出自宋朝释怀深的《拟寒山寺 其六十二》,它不仅简洁而有力,也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在繁忙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净,是每个人追求的美德。
这首诗通过“守口如瓶”这一形象的比喻,提醒我们要像守护珍贵的瓶子一样守护自己的言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信息和声音,如何筛选、过滤这些信息,保护自我不被外界杂音所侵扰,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
诗人强调“语言当自保”,这既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交往的一种智慧。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各种评价和指责,保持沉默并不是逃避,而是对自己言行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当我们选择不发表过多言论时,实际上是在选择减少不必要的是非和烦恼。这种自保,是对他人尊重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多知多是非,少出少烦恼。”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知识与烦恼之间的关系。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更多的是非评判,这是社会运行的一部分。然而,过多的是非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烦恼,正如诗中所述,过多的知识和信息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误解和纷争。因此,学会筛选、消化信息,避免无谓的是非,对于减轻生活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东平乐为善,司马只称好。”这里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东平王苍与司马光。他们的行为和评价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行为模式。东平王苍以养性自乐为乐事,而司马光则以正直著称于世。这两位历史人物都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善的本质,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效仿。
《拟寒山寺·其六十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像是一盏灯,照亮了人们在复杂世界中前行的道路。在这个充满喧嚣和诱惑的时代,让我们牢记诗人的教诲,守住心灵的宁静,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无论是喜悦还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