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寒山寺 其六十八

道力与福力,平时似乱真。
福力有盛衰,道力无富贫。
人生不学道,只种轮回因。
君看天福尽,满眼生埃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寒山寺(其六十八)》是宋代诗人释怀深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释怀深,字慈受,俗姓夏,生于南宋,是北宋著名禅师青原下十三世的法嗣。在十四岁时剃度出家并受到严格的佛法指导。他的一生充满了求道与修行的经历,曾先后住过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和建康府蒋山寺等名刹,并在钦宗靖康间居住在灵岩尧峰院。最终于绍兴二年逝世,享年五十六岁。他的生活和作品都体现了佛教禅宗的精神,尤其是他在诗歌创作中对于人生哲学和宗教感悟的深刻表达。

  2. 诗歌原文:道力与福力,平时似乱真。福力有盛衰,道力无富贫。人生不学道,只种轮回因。君看天福尽,满眼生埃尘。

  3. 文学价值:《拟寒山寺(其六十八)》以其朴素的语言、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而且通过对比“道力”与“福力”的不同命运,揭示了人世间无常的本质和生命的短暂性。这种深刻的生命观和宇宙观,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历代读者反思自身生活和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参考。

《拟寒山寺(其六十八)》不仅是宋朝诗歌的一个典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面貌,也展现了诗人个人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认识。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