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二

隈岩傍水养衰残,不谓虚名落世间。
到此更无回避处,只应笑倒石公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一百二十首 其六十二》是宋朝释怀深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二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徽宗宣和年间入天宁万寿寺为僧,曾访道方外。后住持灵隐寺,又移住径山寺、育王禅院等处。晚年退居吴兴(今浙江湖州)。绍兴三年(一一三二)示寂于杭州净慈寺。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偈一百二十首·其六十二》的内容如下:“隈岩傍水养衰残,不谓虚名落世间。到此更无回避处,只应笑倒石公山。”
  • 译文:在悬崖峭壁旁边养育着衰落的我,没有想到虚名落入了世间。来到这里再也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只能笑倒石公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和对于世俗束缚的超脱。
  1. 作品赏析
  • 诗中的“隈岩傍水”象征着诗人的生活背景和修行环境,暗示了他远离尘嚣、寻求内心的宁静。而“养衰残”则揭示了诗人面对衰老和死亡的坦然态度,他没有逃避或恐惧,而是选择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接受生命的终结。
  • “不谓虚名落世间”反映了诗人对于名誉和地位的看法,他认为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幸福,反而可能成为束缚和痛苦的根源。

《偈一百二十首·其六十二》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思考的作品,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美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获得对于生活和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