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六

兀坐云根懒举头,更无言句示禅流。
森罗万象分明说,有口何妨挂壁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无法确定《灵岩披云台十颂 其六》的作者为宋代的释怀深。释怀深是该诗的真正作者。以下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释怀深,北宋时期的一位高僧,他的作品多以禅宗思想为主导,强调了禅理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释怀深的某次坐禅时所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禅意和对佛学的理解。诗中的“兀坐云根懒举头”反映了释怀深修行者的生活状态,而“森罗万象分明说,有口何妨挂壁休”则揭示了他对禅宗教义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3. 作品原文及译文: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兀坐云根懒举头,更无言句示禅流。
森罗万象分明说,有口何妨挂壁休。

  1.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首句“兀坐云根懒举头”描绘了一个僧人在静坐中忘却了俗世的纷扰,专注于内心的修炼。第二句“森罗万象分明说”进一步表达了释怀深对于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如同佛法中的种种教理。第三句“有口何妨挂壁休”则是他对禅宗的一种生活态度的表述,即即使心中有言也无法完全表达出来,不如暂且挂起墙壁,不问世事。

《灵岩披云台十颂·其六》是一首充满禅宗色彩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通过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禅宗文化的精髓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