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十二偈 其二

平旦寅,叠叠湖山触目真。
个中更拟论玄妙,七十二峰应笑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洞庭十二偈·其二》是宋代诗人释怀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内容和背景介绍:

  1. 作者简介
  • 释怀深:字号不详,生平信息不详细,据记载其曾受戒于嘉禾,与净照有过交往。
  • 生活时间:具体生平未详,但根据宋徽宗崇宁初年的时间线索推断,可能生活在南宋时期。他可能是一位隐居或游历的僧人,对佛教有深入的研究和体会。
  1. 诗歌原文
  • 首句解析:首句“平旦寅”,字面意思是清晨时分,寅代表早晨,平旦意味着黎明时分。
  • 第二句解析:“叠叠湖山触目真”,描绘了一幅湖水与群山连绵不绝、景色逼真的景象。
  • 第三句分析:“个中更拟论玄妙”,表示在这片美景之中,还蕴藏着更深层次的哲学或宗教含义,暗示着一种超越世俗的思考深度。
  • 末句总结:“七十二峰应笑人”。这里的“七十二峰”比喻世间万物,而“应笑人”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整首诗用词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典型风格。
  • 象征意味:诗中通过自然景观的象征,隐喻了人生的哲理思考。
  • 禅意浓厚:从诗的结构和用词来看,蕴含了浓厚的禅宗意味,表达了一种静谧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1. 文化意义
  • 禅宗文化:《洞庭十二偈·其二》作为禅宗文献的一部分,对于研究禅宗思想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 文学价值:该诗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美学特质,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汉语诗歌的珍贵资料。
  • 哲学启示:诗中的哲学思考可以启发现代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世界探索等方面的思考。

《洞庭十二偈·其二》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而且在文化和思想上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