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春院 其二

午斋香饭本盂耕,坐向孤庵思愈清。
下目平原千万里,稻花风自掌中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万春院·其二》是宋代释怀琏的作品。这首诗以“晚凭危阁望西东”为开篇,不仅勾勒了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还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静谧。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深处对大自然深邃之美的理解。下面将详细介绍《万春院·其二》:

  1. 作者简介:《万春院·其二》的作者是宋朝人释怀琏。释怀琏是一位禅师,他的生平与作品都充满了宗教色彩和哲理思考。他在仁宗皇祐二年(1051年)曾诏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并赐号大觉禅师。后来在英宗治平中他请求返回山林,最终归老于浙江四明之阿育王山广利寺。他的这一生既经历了世俗的繁华,也体验了出世的清净。

  2. 诗歌原文:午斋香饭本盂耕,坐向孤庵思愈清。下目平原千万里,稻花风自掌中生。

  3. 诗意赏析: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在斋堂中享用美食,并在孤单的庵中沉思,心境愈发清明。后两句则描绘了宽阔的原野上,稻花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仿佛是在诗人的掌中舞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原野上的稻花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和超然。

  4. 艺术特色:《万春院·其二》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细雨微烟”与“淡碧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美感。同时,诗中的“白云人间来,不杂飞埃色”一句,更是将对自然的赞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 文化意蕴: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释怀琏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禅宗思想的推崇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这首诗也体现了宋诗的特点,即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

  6. 历史影响:《万春院·其二》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世作家在创作时都会借鉴这首诗中的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万春院·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自然美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及对大自然深邃之美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