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五首 其十五

铜壶送客归家去,玉漏催人好坐禅。
何事金吾不惜夜,心灯遍界为君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颂十五首 其十五》是宋代释智愚的作品,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从这首诗的内容上来看,它反映了诗人对于世间万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在诗的开头,“圣人无己,靡所不己”,表达了圣人对于自身与外界关系的独到见解,认为圣人没有固定的自我形象,而是随遇而安、随缘而动。这种观点在当时的儒家思想中并不常见,但却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独到观察。紧接着,“总尘刹无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进一步强调了微小的差异可能导致巨大的后果,这既是对自然法则的总结,也暗含了人生哲学中的道理。最后,“仙仗飘飖去不还,从教六合清风起”则以仙境中的法仗飘摇不定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这些诗句不仅富有哲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境界之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味,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例如,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仙仗飘飖去不还”中的“仙仗”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力量,而“从教六合清风起”则是将仙人离去后的宁静氛围比作自然界的清风,这样的比喻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加深了诗歌的意境。此外,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每个词语的选择都经过精心考量,共同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偈颂十五首 其十五》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表现力极强的艺术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情感层面,它都展现了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