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丑,三四五六七八九。
象骨峰头木马嘶,新丰洞口石牛吼。
山之前,水之后,吴道僧繇画不就。
断头船子下南康,仿佛天明到湖口。
偈十二首 其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偈十二首·其七》是宋代著名诗人释本才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精湛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下将从多角度分析这首诗:
作者简介:释本才(1094年—1168年),字无垢,号东皋,北宋时期著名的僧人。他的诗作以佛教禅宗思想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深受后世学者和文人的喜爱。
诗歌原文:《偈十二首·其七》原文如下:
鸡鸣丑,一颗圆光明已久。 忽然抖擞起来时,问著依前还漏逗。 还漏逗,拟欲藏身北斗前,应须合掌南辰后。 这首诗共包含八句,每句七个字,共六十八个字,整体读起来流畅自然,充满了韵律感和音乐美。诗歌鉴赏:这首诗通过描述鸡鸣的情景,寓意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诗人用“鸡鸣丑”开篇,暗喻人生的早晨刚刚开始,但很快又陷入了混沌和迷茫之中,如同一颗明亮的星星突然熄灭了光芒。接着,诗人描述了星星在夜晚隐藏起来,等待黎明的到来,象征着人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最终迎来希望的时刻。整首诗通过对鸡鸣这一日常现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俗世、追求真理的精神。
《偈十二首·其七》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学思想和人生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释本才卓越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宋词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思考。